《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李一男為何出山來做電動車

李一男為何出山來做電動車

2015-05-27

  前一段時間,李一男復出,操盤電動兩輪車。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畢竟李一男個人的經歷,尤其是在華為的恩怨情仇頗為傳奇,雖然他自己說歸零的心態(tài)來做電動車,但是業(yè)界并沒有人認為李一男是零。

  從通信行業(yè),到互聯(lián)網,再到創(chuàng)投,如今突然要做兩輪電動車,很多人還是感覺轉型有些大,那么李一男是如何出山的呢?

  一、最早要做電動車的不是李一男

  前不久,牛電科技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胡依林在知乎開專欄寫了幾篇文章,寫他17歲當黑客寫起一直寫怎么吸引到風投,做起來牛電科技的過程。這篇東西把李一男接入牛電科技的過程給說清楚了。

  原來,最早要做電動車的是胡依林而不是李一男,胡是典型的新一代青年,有天賦,不安分,敢于嘗試。胡個人做過程序員,當過設計師,做過自己品牌的鞋子。

  因為他在上海期間的出行需求,琢磨起來電動車,并且成功試制了幾十輛,一個教育背景連初中沒畢業(yè)的孩子,后來搞程序,搞設計,進入了微軟這種公司當設計師本身就說明了他的天賦和學習能力,所謂賢者多能。

  電動自行車這個東西在中國是野蠻生長出來的,無論從程序員還是設計師的角度看都很Low,而這個市場很龐大。于是,胡依林在一個專業(yè)的論壇召集人馬想要做一輛優(yōu)秀的電動車,橫掃整個市場,但是簡單一算,投資是個天文數字。

  而多年來混跡各個行業(yè)的人脈幫助了他,最終貴人相助,同為機車愛好者的汽車之家的CEO李想幫他聯(lián)系的了投資人黃明明,而投資人幫助他介紹了李一男。

  最終,李一男看好這個項目,利用其影響力投入資金,組織團隊,把這個項目落實,自任CEO,就有了今天的牛電科技。

  二、為什么李一男會看好電動兩輪車

  在前期的宣傳中,李一男談了情懷,談了環(huán)保夢想。但是,我個人認為李一男肯復出操盤,主要還是看到了行業(yè)低水平與龐大市場潛力。

  2014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的銷量是1800萬輛,最大的愛瑪銷量是250萬輛。雖然在大城市,汽車普及率已經很高,很多道路上沒有自行車道,摩托車也被禁行。但是在三線以下城市,各個縣級市,電動自行車依然是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

  而且,把眼光放遠一點,印度、非洲這些國家,道路較差,人均收入較低,解決它們出行的工具里面,電動自行車也是性價比最高的。

  雷軍說,要做站在風口上的豬,電動自行車顯然還在風口上,數億規(guī)模的市場潛力不容忽視。

  而從行業(yè)競爭看,目前電動車的制造水平極低。還在解決有無問題,能用不能用的問題,遠遠沒發(fā)展到用戶體驗的層次。國外的一些電動摩托車,則是高端路線,高檔摩托車的替代品。國內銷量幾乎為零。

  從技術和市場角度看,電動自行車的行業(yè)態(tài)勢甚至比當年雷軍搞小米手機還要樂觀。

  李一男任職的金沙江創(chuàng)投,最近這些年投資了很多與電動車,電池相關的企業(yè),而且資金充裕,人脈充足,他有充分的信心組建起來團隊,與愛瑪這種企業(yè)來競爭。這是李一男最終選擇復出操盤的原因,市場大,競爭對手弱,自身實力雄厚,勝算不低。

  三、李一男要怎么做電動車

  目前,根據我們能查到的信息。李一男要做電動車大致是這么一個樣子,在整車的開發(fā)上,胡依林的發(fā)燒小團隊原先有一個雛形,他的團隊非常專業(yè),涉及電動兩輪車的各個層面。因為目前中國的電動自行車行業(yè)總體水平很低,這個小團隊已經很有優(yōu)勢了,

  而在李一男接手后,利用自己的資源找來了摩托車王者本田的技術團隊。

  本田在摩托車行業(yè)的水平盡人皆知,他們來搞整體的開發(fā),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意思。

  在核心的電池包上面,它們選擇的是特斯拉的解決方案。18650的松下容量三元鋰電池,做成電池包。三元鋰電池本身的價格還不算太貴,而容量、振實密度和續(xù)航都很好,所以相對于現在電動自行車主流的鉛酸電池和國產鋰電池會有很大優(yōu)勢。

  不過,這個方案的危險性比較高,特斯拉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與冷卻溫控都下了很大功夫。李一男的團隊能不能搞定這么高難度的東西還需要看看。

  在電機上,特斯拉用德國博世的輪轂電機,其實博世很好看電動自行車的市場,很早就把電機和ECU集成到一起準備占領這個市場(目前中國電動自行車廠商的電機和ECU是分開采購的,匹配通常都不太好)

  在智能化上,李一男將在機身中內置GPS定位模塊,用戶使用手機軟件便可對電動車實行定位監(jiān)控,實時監(jiān)測行車狀態(tài),出現問題也能直接通過遠程系統(tǒng)來解決。

  在供應鏈上,李一男找來萬向集團的人加入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宣傳上,李一男找來小米公司的人……

  從操盤看,李一男模仿雷軍模仿的很徹底。產品找一流供應商,做用戶體驗,找一流的技術團隊,大資本給股權。GGV、IDG、紅杉等投資機構已經給了5000萬美元投資

  但是,李一男也有和雷軍不同的地方,雷軍是產品賣出去才搞小米之家,李一男現在已經在自己的微博上招募售后網點,準備用O2O解決售后問題。小米先找英華達,后找富士康代工產品,而李一男準備自己設立生產廠來做產品,這一點它更像特斯拉。

  四、李一男會成功嗎?

  前文說過,李一男之所以出來操盤,是因為他看好這個項目的市場潛力。但是,從李一男所選擇的方案看,還是有一些隱憂的。

  首先,18650三元鋰電池包的安全性需要電池管理系統(tǒng),這套東西是特斯拉的核心技術。雖然電動自行車電池容量小,但是風險也是有的。一旦出問題就會很麻煩。

  其次,手機和電動自行車有些差別,雖然李一男公開說是要做城市市場,但是在大城市霧霾,無自行車道的情況下,到底有多大市場值得懷疑,而在縣城鄉(xiāng)村?;ヂ?lián)網傳播方式對縣城鄉(xiāng)村市場有多大效果有待事實驗證。

  第三,雖然現在牛電科技已經開始招募線下網點,但是在微博上發(fā)發(fā)信息能讓多少有店面的老板們看到,并且動心還是問題,而且到了縣城一級需要千萬個網點,如何布局,管理直接影響到消費者體驗。

  第四,牛電科技選擇了自產模式,廠子的建設管理運營都會牽扯很大精力,而且規(guī)模小了成本壓不下來,規(guī)模大了銷量未能跟上。初期就搞重資產運營很可能壓垮公司。

  而且,就算取得了初期的成功,電動自行車行業(yè)的老廠商也很可能跟風做產品,如同手機行業(yè)的華為。

  手機行業(yè)用了三年,才搞懂小米的模式,此時小米已經尾大不掉,而電動自行車行業(yè)的老板們還會這么遲鈍嗎?如果小米初期就被華為中興做同配置更低價格機器打壓,也許小米第一批30萬都是問題。事實上,中興內部在2011年末曾經有過類似的提議,準備扼殺小米。

  李一男選擇了一個正確的市場,但是想成功依然還有很多關口要過。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