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注定會被寫入人類史冊——是的你應該已經在無數刷屏的文章開頭讀到過這句話。這一天,全人類通過網絡直播共同圍觀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石的超級對弈,見證了人類首局失守,篤信人類未來同樣會遭人工智能搏殺的聲音越來越多。
但那又怎樣?人工智能贏了棋,人類卻贏得了未來。
拋開深度學習、博弈樹、神經網絡等令門外漢眩暈的詞匯,在人類與機器的較量轉戰(zhàn)圍棋領域之初,我們就應該想見,即使是天才棋手也會敵不過人工智能。但這并不可怕,沒有人類上千年來在棋譜上沉淀的智慧,何來AlphaGo今天的勝利?真正可怕的并非人工智能的成長上限,而是人類對人工智能深深的誤解,以及惶恐。
從這一點上而言,人類輸了首局反倒是好事。它讓我們重新審視人性、競技美學,以及人類智慧。人工智能對人類生活的種種顛覆,幫助我們直抵生活的核心。AlphaGo并非依靠自然進化而來,即便其會筑勢、會手筋、會試應手、會逆轉棋局,本質上映射的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那么,更合適的建議或許是:“不用那么擔心”。
KevinKelly
“人工智能的應用無處不在,它帶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因為這意味著一切物體均可擬人化,意味著我們可以加速新事物發(fā)展,云端人工智能技術意味著,兩雙智能鞋的數據可以彼此分享,這就是綜合人工智能的表現。這的確大大加快了發(fā)明新事物的進程?!焙茱@然,《連線》雜志創(chuàng)始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KevinKelly)不僅絲毫不擔心人工智能會對人類產生威脅,反而沉浸于智能技術所蘊含的無窮想象之中、并為此興奮不已。
在其新作《必然》中,他將這種興奮感展現得淋漓盡致:“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最大的益處在于,各種人工智能將幫助我們定義人性。我們需要人工智能告訴我們——我們是誰?”
凱文·凱利在書中說,在一個聯系超密集的世界中,不一樣的思維是創(chuàng)新和財富的來源。僅僅聰明是不夠的。商業(yè)動機會讓與工業(yè)力量相關的人工智能無處不在,它們廉價而聰明,會被植入到所有我們制造的東西里。當我們開始發(fā)明新的智能種類和新的思維方式時,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霍金號召大家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威脅、伊隆·馬斯克因擔心未來機器將取代人類而抑郁,但在扎克伯格看來,這些擔憂毫無依據(notvalidfear)。在被問及如何看待機器可能在很多方面比大腦更聰明,比如IBM深藍戰(zhàn)勝棋王卡斯帕羅夫等問題時,扎克伯格曾作出如下回應:“人類制造機器就是為了讓機器在某些方面強于人類,但是機器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不意味著機器有能力學習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者將不同的信息聯系起來而做超越人類的事情,而這一點非常重要”。
當被問道“難道科幻小說里那種(機器超越人類)的事情真的就不可能發(fā)生么?我們難道一點都不需要擔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么?”時,扎克伯格解釋道:“我們現在擔憂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就如同兩百年前擔心要是以后有飛機了飛機墜毀怎么辦一樣。如果我們總是過度擔心安全性,我們就不可能造出飛機。不管怎么樣,我們要先造出飛機,再擔心飛機的安全性。我們過度擔憂人工智能,將阻礙人工智能實際的進步。我們要認識到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車禍的發(fā)生,而且人工智能系統甚至能夠幫我們診斷疾病,所以因為擔心安全性而阻礙人工智能的進步可能是最糟糕的選擇,因為我們本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讓世界更美好?!?/p>
是啊,世界正在發(fā)生一樁重要的事情,智能化正滲透進各個領域,可是為什么要因其足夠富有想象空間,而憂心忡忡?
就連DeepMind的創(chuàng)始人杰米斯.哈薩比斯(DemisHassabis)自己也說了,同樣的算法可以武裝到機器人身上,換句話說,讓機器人像游戲中的算法那樣學習現實世界的環(huán)境,并適時做出調整。哈薩比斯更是大膽預計,AlphaGo或許也將能開啟一個新的研究方法,利用這種方法,機器能夠快速識別出哪些領域具有研究的潛力,從而幫助人類研究者更好地找到研究方向。
當1997年深藍多次擊敗頂級象棋棋手之后,人們也曾感到如臨大敵。但結果呢?
“但更讓人意外的是人工智能的出現并未削弱純人類國際象棋選手的水平。恰恰相反,在廉價且超級智能的國際象棋軟件的激勵下,下國際象棋的人數、錦標賽的數量以及選手的水平都達到了歷史之最。與深藍首次戰(zhàn)勝卡斯帕羅夫時相比,擁有國際象棋大師頭銜的人數至少翻了一番。現今排名第一的人類國際象棋選手馬格努斯·卡爾森(MagnusCarlsen)就曾和人工智能一起訓練,并且被認為是所有人類國際象棋選手中最接近電腦的一個。他還是有史以來評分最高的人類國際象棋大師?!眲P文·凱利在《必然》中寫道。
這個值得期待的循環(huán)是如何運轉的呢?智能化的水平越高、應用范圍越廣,就有越多人想要使用它,這又將繼續(xù)促進人工智能朝向愈加“智能”的方向發(fā)展,進一步拓寬應用范圍。擔心工作崗位被這些聰明又不知疲倦的伙伴搶走嗎?但我們?yōu)槭裁匆x擇性遺忘人類工業(yè)化過程中,被自動化技術接替的那些乏味的、機械性高度重復的工作,以及工業(yè)文明在全新領域為人類開拓的那億萬份工作呢?就像19世紀的農民無法想象今天我們大多數人從事的工作一樣,人類應該盡情暢想正如潮水般襲來的新職業(yè),而非關起門對未來出路感到惴惴不安。
“在機器人和計算機智能的協助下,我們得以完成150年前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這是機器人介入人類生活后最令人贊嘆的一點?!眲P文·凱利說道。